全自動、圖像化、可溯源、全程監管的一套信息化食品處置流程監管系統
隨著人們飲食文化日益多樣化,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。然而,公眾往往把焦點集中到食品添加劑等問題上,卻忽略了過期食品逆向流動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。由于大部分過期食品外觀并沒有發生太多變化,因此食品生產企業與經銷商聯手,對即將過期或者已經過期食品的生產日期進行篡改,繼續銷售;或者將已經過期的有包裝的食品化整為零,當作散裝食品繼續上架出售;一些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甚至將過期食品作為生產原料“回爐重煉”。例如上海“染色饅頭”事件、冠生園過期月餅餡、光明乳品過期后返廠加工再售等典型案例層出不窮。由此可見,過期食品的回收處理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,加強對過期食品回收處理的監管,對防止過期食品逆向流動意義重大。
采用GPS技術定位貨物信息,實時定位,生成運輸軌跡
打造廢棄食品一體化管理模式, 制定高風險廢棄食品目錄
建立企業自律、市場監管、社會監督、信息化平臺的監管模式
建立廢棄食品智能處置系統,建立智慧處置平臺,設立產生方、收運方、大眾端APP, 實現線上申報、上門 收運、信息公開,并統一開展無害化處理,實現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資源化利用。
實現廢棄食品收運處置過程的透明化、閉環式、全程監管,監管部門對廢棄食品處置的情況進行社會公開,實現廢棄食品管控的社會監督。
設定專門臺賬, 專人收集,專車運輸 “三專一”,借助第三方專業力量收運處置,防止廢棄食品通過灰色渠道回流市場,推進廢棄食品的無害化處置和科學化循環再利用。